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:从“舌尖”到“心间” 答好老年人助餐的民生答卷

宁旺春土特产品


“老板娘,麻烦你帮我多装点饭,留着晚上烫点粥吃啊!”“好的,知道了。”正午时分,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助餐点内香气四溢,负责人柳小芳正忙着给老人们盛饭递菜,不时回应着老人需求,同时不忘关切询问老人的用餐感受。作为溱潼镇重点打造的民生实事项目,老年助餐服务已在全镇多点开花,以专业规范的运营和充满温度的服务,让百余位老人吃上了“暖心饭”。

近年来,溱潼镇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,通过“社区食堂+助餐点”的多元模式,逐步构建起覆盖集镇与乡村的助餐服务网络。截至2025年10月底,全镇已建成运营湖南村、集镇社区、渔花池社区、湖西社区等多个助餐服务点,日均服务老人120余人次,其中为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累计超百人次,切实补齐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。为保障服务质量,镇政府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,由社区与助餐点承接方签订合作协议,从食材采购渠道、菜品营养搭配到环境卫生标准都制定了明确规范,同时组建志愿者团队全程参与服务,并定期收集老人意见优化菜品。

城北社区食堂老年人助餐场景(孙冬勤 摄)

在众多助餐点中,湖南村助餐点的运营格外引人关注,这背后离不开负责人柳小芳的坚守与情怀。今年48岁的柳小芳是土生土长的湖南村人,一家人在村里经营不锈钢业务。当得知镇上要建助餐点时,她主动前来咨询,在了解前期部分助餐服务点因利润微薄关停的情况后,仍保持强烈服务意愿,自主完成助餐点装修、政策宣传及配送点布局等工作。

规范的运营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。溱潼镇实行老年助餐“以奖代补”政策,通过考量助餐人次、服务质量和老人满意度等指标给予运营方资金奖励,有效激发了服务积极性。同时,镇便民服务中心定期检查指导助餐点,从食品安全培训到服务流程优化提供全方位支持,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在湖南村助餐点的公示栏上,不仅张贴着每周食谱,还有姜堰区民政部门的补贴标准——60岁以上老人每餐10元标准,区民政局按不同类别老人分别补贴2-6元。该食堂在区级补贴基础上,叠加2元自主补贴,将70岁以上老人就餐费用降至4元,远低于家庭自炊及周边餐饮成本。

如今,为了满足老年人需求,镇改善助餐送餐模式,部分村由原来的一日一餐变更为一日两餐,助餐点不仅是老人们的“食堂”,更成了村里的“老年活动中心”。餐前餐后,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打牌、聊天,有条件的村居还添置了书架和棋牌桌,让助餐点的服务从“舌尖”延伸到“心间”。“接下来,我们计划结合各村居的家庭医生服务,在助餐点增设健康监测服务,让老人用餐更安心。”溱潼镇民政负责人孙冬勤对助餐点的未来发展充满规划。

溱潼镇副镇长黄晓慧表示,老年助餐服务是民生工程更是暖心工程,下一步溱潼镇将继续优化助餐点布局,提升服务品质,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温度、有品质的养老服务,让“舌尖上的幸福”持续升温,答好老年人助餐服务这份民生答卷。(来源: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)


宁旺春土特产品

标签:

哈尔滨30个社区老年照护中心完成建设
贵州镇远:“流动诊室”守护老年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