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,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。近年来,延边州生动践行“积极老龄观”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通过推进基层老年协会组织化、规范化、功能化建设,探索形成了“党建引领+文化赋能+社会参与”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。
筑牢协会根基,搭建参与平台
截至2024年年底,全州已建立基层老年协会1437个,构建起覆盖州、市县、乡镇、村屯的四级老年人组织网络,参与人数达17.4万人,成为当地人数最多、活动最活跃、影响最广泛的社团组织。
延边州制定统一建设标准,明确基层老年协会需配备活动室、门球场、图书室等硬件设施,保障老年人活动有固定场所。目前,全州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层老年协会共1403个,占总数的98%,为基层老年人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各地将老年协会负责人纳入基层治理体系,引导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、乡风文明监督等工作,充分发挥“银发先锋”作用。在村屯社区民主建设中,基层老年协会依法调解矛盾纠纷、防范非法行为,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,通过邻里关照、协议包户、亲情陪伴、上门服务等形式,为美丽乡村与和谐社区建设注入银发力量。
拓宽参与路径,释放银发活力
乡镇、村屯老年协会主动对接科技部门发展扶贫产业,依托当地自然优势,组织老年人参与畜牧养殖、木耳种植等生产活动。通过整合农村空巢、残疾、失能、失智老年人的土地资源,创办农业合作社,以租金分红增加他们的收益。同时,引导农村老年人发展庭院经济,借助农村网络电商服务站销售有机、无公害农副产品,拓宽增收渠道。各协会还积极对接民政等部门,落实老年人各项优惠政策与补贴,稳定收入来源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
在协会内部,组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,推行“五定”服务模式(定服务人员、定服务对象、定服务时间、定服务地点、定服务项目),推动农村低龄老年人照料高龄老年人,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。在边境沿线乡村,老年协会组织会员开展边境治安巡逻、护林防火等公益活动,为维护边疆安全稳定贡献力量。
各级老年协会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传承,大力培育老年人文化娱乐团体,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搭建平台。珲春洞箫、汪清象帽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下不断传承发展。目前,全州创办老年大学9所、老年学校517所,在校学员6.9万余人;组建业余老年人艺术团体108个,近10万名老年人经常参与各类文化体育活动。自2016年起,延边州老年协会连续10年举办“全州老年人文艺汇演”,展现广大老年人热爱党、热爱国家、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强化服务保障,夯实参与基础
各基层老年协会协助乡镇、社区卫生院组织老年人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;组建志愿者队伍,为长期卧床、空巢的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;联合家庭医生和护理员,提供生活照料与康复管理服务;普及科学养老知识,开展养老诈骗防范宣传,抵制假药推销,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,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。
延吉正万堂养护院的医养结合试点、汪清县大川村康养服务试点,以及13个边境县乡村“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”试点等工作,有效推动了全州医养结合与康养服务提质增效,让老年人获得更多专业照护。
延边州立足本地老龄化实际与民族特色,以党建引领建强基层老年协会,夯实规范化服务基础,推动老年人深度参与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。这一实践既生动践行了积极老龄观,也让当地老年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
